《非常手术》专栏编者按:配资门户网官网网址
佛山妇幼有着70余年的深厚技术沉淀,成功实施亚洲首例开放式宫内胎儿手术,妇科阴式系列手术享誉海内外,妇儿领域微无创手术技艺精湛。近年,我院通过自主培养,引进人才,组建了技术一流的专家团队,多项手术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开展了系列高难度手术。
《非常手术》系列专栏,聚焦那些非同寻常的复杂高难度手术,揭秘手术幕后故事,展现术者“台”前风采,向广大读者科普各类疾病的诊疗知识。
1.6毫米→4.0毫米!
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的跨越,更是一场在呼吸边缘与时间赛跑的极限救援。8月8日,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内,多位专家正屏息凝神——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刚刚降临人世,却被1.6毫米“针孔气道”扼住呼吸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一度跌至60%……这道纤薄如纸的生命之门,能否被成功打开?
警报骤响:1.6毫米的生死考验
2025年8月4日清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禅城院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监护仪警报声响起——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其声门下气管狭窄处直径仅为1.6毫米,如绣花针般细小,远低于正常新生儿5-6毫米的气管直径。
(声门下气管狭窄)
新生儿科专科主任傅慧青第一时间联系儿科专科主任、支气管镜专科医生林业辉,迅速将患儿转运至新城院区,并组织多学科紧急会诊。
精密部署:集结多学科力量
在转运至新城院区后,新生儿科医疗团队立即为患儿建立了无创辅助通气等支持治疗,使其呼吸得到了初步维持。然而,由于患儿气道狭窄程度严重,病情仍然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进展,彻底解除气道梗阻迫在眉睫。
随后,新生儿科主任戴怡蘅主持的“针对声门下气管狭窄治疗方案”多学科会诊紧急召开。会上,胸部CT气道重建图像中,狭窄处的阴影清晰可见。
“患儿声门下气管重度狭窄,只有针孔那么大!球囊扩张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而且每次扩张操作时间预计只能10秒,对团队配合和技术精度要求极高。”与会专家围绕手术细节逐一推敲,最终达成共识:由林业辉医生主导并组建一支多学科救治小组,采用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为患儿打通生命的呼吸通道。
救治小组成员包括儿科支气管镜团队、手术麻醉科、心脏介入团队、新生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等多学科15名专家。
“分次球囊扩张+多学科护航”,该方案强调精密协作与风险控制,就像在薄冰上跳芭蕾,每一步都必须精准到毫米,力求在极限条件下为患儿重建呼吸通道。
生命突围:针尖上的呼吸保卫战
8月8日上午9时,手术正式开始。
林业辉医生操控着2.8毫米的支气管镜,眼睛紧盯着屏幕,精神高度集中于手术操作。同时,在张洁妍副主任医师的辅助下,他将支气管镜精准定位于声门口位置,并将球囊置入至狭窄部位。心脏介入专家龚汉贤主任医师和赖奕东医师迅速且谨慎扩张球囊。影像屏幕上那道狭窄的阴影被逐渐撕开一道裂口,氧气从裂口处奔涌而入,进入肺内,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稳步上升并稳定在100%。
重复三次球囊扩张后,狭窄处直径从1.6毫米被扩大至4.0毫米——这相当于在发丝上雕刻呼吸通道!
患儿的呼吸终于变得顺畅起来!
整台手术在多学科团队严密配合下完成,实现了气道重建的重大突破。
(气管狭窄扩张术后)
新生儿喘鸣莫大意,警惕气道发育异常
目前,这位宝宝情况稳定,而此次手术的成功,展现了我院在气道狭窄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多学科团队之间的紧密协作与默契配合。
1.6毫米“针孔气道”的生命威胁,终在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解除。
"
我们以毫米级的操作,守护生命的每一次呼吸。
"
请记住:新生儿喘鸣≠普通感冒,持续喉鸣需警惕气道发育异常,早产儿更易遭遇气管狭窄,出院后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来源:儿科 吴烺廷
审核:儿科专科主任 林业辉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配资门户网官网网址
利众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